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山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这是山东首次对全省开发区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我省176家各类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走在了全国前列。
《规划》立足开发区发展的基础形势,明确了各类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提出了将开发区打造成全省科技创新引领区、深化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确定了2021-2025年的发展目标,并展望了到2035年的远期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结构优化、技术领先、集群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开发区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济南、青岛、烟台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发展排名实现整体前移,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达到60家左右,其中超5000亿元的开发区3家、超3000亿元的14家。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5+5”现代产业集群,造就一批领军型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开发区前三位主导产业集聚度提升到70%以上。
创新引领能力显著提高。开发区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涵盖产业孵化、技术中试、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条初步形成,培育一批创新活跃、高效转化的创新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万家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
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提高。开发区主责主业、生产功能更加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更加精简高效,亩产效益改革深化实施,形成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制度性成果。开发区内城镇工矿仓储用地比例不低于60%,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不低于350万元/亩,省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不低于280万元/亩。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外向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成为引领全省融入世界经济的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开发区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十四五”期间各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创建2家以上国际合作园区。
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高。5G、IPv6、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深度覆盖全省各类开发区,全部完成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发区安全生产水平和现代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绿色智慧、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园区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到2035年,开发区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实施,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建成,形成一批国际先进、行业领先的产业集群,体制机制更加高效完善,自由贸易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建成。
划》明确了“两极引领、两带并进、三圈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坚持全省一盘棋,塑强济南、青岛开发区增长极,打造黄河流域开发区转型发展示范带和沿海开发区开放创新发展示范带,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开发区协同发展,以优化开发区布局引领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在开发区率先突破、落地实施。
《规划》聚焦加快创新型发展、实施高端化战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现代化改造等关键环节,研提了坚持党的领导、确保规划落地实施的务实举措。为夯实规划实施支撑,经多轮谋划论证,《规划》设置了6个专栏,在创新平台、新兴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等方面纳入各类工程项目共371个,“531”千亿级开发区59个。《规划》附各开发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各市开发区发展指引、规划环境影响说明等,对各市开发区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进行了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