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坐拥"11大组团格局 海洋战略成亮点
红线划定三大城区、多组团格局,绿线、蓝线划定岛城生态绿肺,紫线护住历史文化,黄线规划未来基建发展……岛城未来是啥样,从近日青岛市规划局公布的七大控制线图上就可以一览无余 。1月20日,记者以青岛总体规划为核心 ,揭秘岛城未来在地图上隐含的“地图密码”。
1 规划
多组团发展簇拥三大城区,力除体制障碍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是去年正式提交的,今年才批复下来,这在同类批复当中算是比较快的速度了。”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宋军介绍说,“青岛市最近发布了一个控制性规划,这两个规划目的都是要达成同样的结果,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提出了在允许规划的范围内如何规划,另一个则是划定控制线,标明控制线以外是不允许规划的。”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规划确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在规划年限上,宋军解释说:“上一个城市总规划截至2010年的,所以这次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从2011年开始,形成一个规划文件上的衔接。”
据了解,市规划局日前正式发布了划定的《青岛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按照划定的红线——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显示,东岸城区、西岸城区、北岸城区三大城区将共同组成未来岛城的中心城区,胶州组团、即墨组团、董家口港城组团、胶东国际空港组团、胶南组团、王台组团、鳌山湾组团、姜山组团、莱西组团、平度组团、新河组团多外围组团共同发展。
宋军介绍说:“本次规划相对于以前是把七条控制线做了统一规划,这是之前没有过的。”在三大城区的发展方面,东岸老城区重在做优做美,延续青岛百年历史文脉,着力加快城区改造提质和内涵式发展;西岸城区重在做大做强,着力加快城区扩容,打造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新区;北岸城区重在做高做新,有效整合周边区域,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有效疏解老城区发展瓶颈。通过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区,使之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
按照已经公布的《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显示,青岛计划在基本消除体制障碍的基础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加强统筹谋划,推动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治理、财税金融、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 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610万人,棚户区改造成重点
针对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宋军解释说:“《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原则的,两者也是一致的,之前所说的‘一核三带多组团’和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将青岛建设成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要根据青岛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等。
宋军告诉记者:“针对具体的控制线问题,下一步可能还会继续协调,因为之前各部门都在使用不同版本的规划,比方说标尺不同、参照线不同等,导致在划界时各自为政,可能在实际一个地块上存在规划不同的问题,下一步就是需要协调各部门针对各个地块,具体协商以后的规划。”
“这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有了总体规划和控制线等规划,下一步出现问题时还是需要进一步详细规划。”宋军介绍说,目前规划部门已经着手在进行相关工作。在人口发展进程方面,已经公布的《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显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千万,努力实现17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到2020年,基本完成六区四市建成区范围内的164个城中村改造,实现32.3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和随迁家属、城中村和棚户区人口、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为重点,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逐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推进、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旧城改造,优先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采取改造与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至2020年逐步完成全市8.7万户棚户区的改造任务,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3 区域
西海岸新区高起点规划,先行先试WiFi免费全覆盖
总体规划要求做好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建设。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要求,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记者了解到,西海岸新区在2014年6月3日获国家批复正式设立,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新区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GDP力争达到5000亿元,2024年GDP力争达到8000亿元。将打造“蓝色、高端、新兴”的产业体系,其中包括航运物流、石油化工、家电电子等六大支柱产业,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海洋生物医药、游艇邮轮、通用航空等十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远洋渔业、军民结合等六大特色产业。
在新政策方面,新区核心区将现行先试政策创新,其中财税政策方面包括专项发展基金、地方财政奖励、办公租购补贴;土地政策方面包括用地指标单列、一事一议、分割确权、弹性规划;公共配套方面包括网络免费全覆盖、配套费优惠;物业管理政策方面包括物业奖励、自持物业核增奖励;人才政策方面包括个人所得税奖励。
在区域发展上,五年之后的青岛会变成什么样呢?
宋军认为,在蓝色硅谷、空港新城、北部新城等新兴片区的发展上来说,跟目前也许没有太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的蓝色硅谷、空港新城、北部新城等新兴片区其实还没有完全建设成熟,五年之后这些区域也许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建设,比方说道路、生活配套等,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所有的工作生活需要都可以实现,在交通上也许会更便捷,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
4 基建
环胶州湾打造立体交通,海洋成最大亮点
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做好环胶州湾道路系统的衔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在保护和利用好既有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稳妥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加强对各类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和预留。
记者了解到,环胶州湾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承接三大城区统筹发展的需要,更是承接青岛新机场建设、空港新城发展的需要。青岛新机场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按照规划,新机场将在2019年上半年全面竣工。环胶州湾布设高铁、地铁、高速等多种交通方式与新机场的衔接,其中青连铁路、济青高铁直通新机场,规划建设的主城区M8线、西海岸R9线、蓝色硅谷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新机场高速红岛段,由胶州湾高速南侧弯道并入红岛连接线段,接入胶州湾跨海大桥,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
此外,在地下空间的建设方面,市建委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岛城正在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具体工作意见,并计划很快出台。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将建成60公里以上综合管廊,有效解决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切实提高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基本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针对环胶州湾建设的规划以及城市总规划对岛城发展的利好影响,宋军认为:“本次国家批复的青岛市总体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和契机就是海洋战略,相对于之前,青岛在国家海洋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了,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契机,青岛作为这条线路上的桥头堡,在海洋产业上将会迎来发展机遇。”
5 环境
严守“绿线”“蓝线”,保护城市绿肺
总体规划要求岛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依托水系形成生态隔离廊道。
《青岛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的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和市域重要生态绿地范围的控制界限。本次规划包括:山体林地,河流水系两侧绿地,交通廊道两侧绿地,城市大型绿地公园;中心城区绿线包括城市公园绿地(综合公园、河道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市政走廊防护绿地、铁路公路防护绿地、城市道路绿化带、城市组团间隔绿地)和其他山体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等内容。蓝线是指市域地表水体(含海洋)及地下水源保护区控制的地域界限。本次划定内容包括:河流,水库湿地,地下水功能区,海岸带(海域、海岸线、海岸带、海岛、海洋保护区、航道锚地);中心城区蓝线包括16条主要河道和4个大中型水库的蓝线以及海岸保护控制线。数据显示,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180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为4~6平方公里。
6 历史
老建筑“紫线”划定,老城区划片保护
总体规划要求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重点保护好齐长城遗址、琅琊台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保护好城市天际线和景观视廊。
市规划部门日前正式发布青岛全域“紫线”范围,所谓的“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优秀建筑和其他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本次划定内容有: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含文物古迹);在中心城区,划定了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并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优秀建筑、历史建筑紫线划定原则和要求。
在区域方面,青岛西部老城区团岛湾区域、太平山中山公园周边区域、奥帆中心北侧区域等片区被划入“紫线”范围,太平湾、浮山湾区域划入街区保护范围,沿青岛湾,云南路、太平路、江苏路、中山路周边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最为密集。
畅想未来,宋军告诉记者:“2011年~2020年规划已经在过去的‘十二五’规划中执行并体现,‘十三五’将继续按照这个规划发展,首次把眼光放到全域,提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这样一个空间战略,特别是‘全域统筹’这四个字应该说是空间战略的灵魂。给我们提供宽阔的视野之后,我们城市之间的协作和分工、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布局,重点的一些地区,比如说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等这样一些重要的城市组团都会得以蓬勃发展。‘十三五’之后,还会迎来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未来的青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东部老城区,将是环胶州湾的大青岛概念。”(记者 郭振亮)
1 规划
多组团发展簇拥三大城区,力除体制障碍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是去年正式提交的,今年才批复下来,这在同类批复当中算是比较快的速度了。”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宋军介绍说,“青岛市最近发布了一个控制性规划,这两个规划目的都是要达成同样的结果,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提出了在允许规划的范围内如何规划,另一个则是划定控制线,标明控制线以外是不允许规划的。”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规划确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在规划年限上,宋军解释说:“上一个城市总规划截至2010年的,所以这次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从2011年开始,形成一个规划文件上的衔接。”
据了解,市规划局日前正式发布了划定的《青岛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按照划定的红线——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显示,东岸城区、西岸城区、北岸城区三大城区将共同组成未来岛城的中心城区,胶州组团、即墨组团、董家口港城组团、胶东国际空港组团、胶南组团、王台组团、鳌山湾组团、姜山组团、莱西组团、平度组团、新河组团多外围组团共同发展。
宋军介绍说:“本次规划相对于以前是把七条控制线做了统一规划,这是之前没有过的。”在三大城区的发展方面,东岸老城区重在做优做美,延续青岛百年历史文脉,着力加快城区改造提质和内涵式发展;西岸城区重在做大做强,着力加快城区扩容,打造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新区;北岸城区重在做高做新,有效整合周边区域,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有效疏解老城区发展瓶颈。通过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区,使之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
按照已经公布的《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显示,青岛计划在基本消除体制障碍的基础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加强统筹谋划,推动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治理、财税金融、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 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610万人,棚户区改造成重点
针对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宋军解释说:“《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原则的,两者也是一致的,之前所说的‘一核三带多组团’和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将青岛建设成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要根据青岛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等。
宋军告诉记者:“针对具体的控制线问题,下一步可能还会继续协调,因为之前各部门都在使用不同版本的规划,比方说标尺不同、参照线不同等,导致在划界时各自为政,可能在实际一个地块上存在规划不同的问题,下一步就是需要协调各部门针对各个地块,具体协商以后的规划。”
“这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有了总体规划和控制线等规划,下一步出现问题时还是需要进一步详细规划。”宋军介绍说,目前规划部门已经着手在进行相关工作。在人口发展进程方面,已经公布的《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显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千万,努力实现17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到2020年,基本完成六区四市建成区范围内的164个城中村改造,实现32.3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和随迁家属、城中村和棚户区人口、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为重点,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逐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推进、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旧城改造,优先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采取改造与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至2020年逐步完成全市8.7万户棚户区的改造任务,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3 区域
西海岸新区高起点规划,先行先试WiFi免费全覆盖
总体规划要求做好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建设。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要求,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记者了解到,西海岸新区在2014年6月3日获国家批复正式设立,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新区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GDP力争达到5000亿元,2024年GDP力争达到8000亿元。将打造“蓝色、高端、新兴”的产业体系,其中包括航运物流、石油化工、家电电子等六大支柱产业,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海洋生物医药、游艇邮轮、通用航空等十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远洋渔业、军民结合等六大特色产业。
在新政策方面,新区核心区将现行先试政策创新,其中财税政策方面包括专项发展基金、地方财政奖励、办公租购补贴;土地政策方面包括用地指标单列、一事一议、分割确权、弹性规划;公共配套方面包括网络免费全覆盖、配套费优惠;物业管理政策方面包括物业奖励、自持物业核增奖励;人才政策方面包括个人所得税奖励。
在区域发展上,五年之后的青岛会变成什么样呢?
宋军认为,在蓝色硅谷、空港新城、北部新城等新兴片区的发展上来说,跟目前也许没有太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的蓝色硅谷、空港新城、北部新城等新兴片区其实还没有完全建设成熟,五年之后这些区域也许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建设,比方说道路、生活配套等,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所有的工作生活需要都可以实现,在交通上也许会更便捷,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
4 基建
环胶州湾打造立体交通,海洋成最大亮点
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做好环胶州湾道路系统的衔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在保护和利用好既有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稳妥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加强对各类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和预留。
记者了解到,环胶州湾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承接三大城区统筹发展的需要,更是承接青岛新机场建设、空港新城发展的需要。青岛新机场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按照规划,新机场将在2019年上半年全面竣工。环胶州湾布设高铁、地铁、高速等多种交通方式与新机场的衔接,其中青连铁路、济青高铁直通新机场,规划建设的主城区M8线、西海岸R9线、蓝色硅谷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新机场高速红岛段,由胶州湾高速南侧弯道并入红岛连接线段,接入胶州湾跨海大桥,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
此外,在地下空间的建设方面,市建委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岛城正在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具体工作意见,并计划很快出台。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将建成60公里以上综合管廊,有效解决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切实提高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基本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针对环胶州湾建设的规划以及城市总规划对岛城发展的利好影响,宋军认为:“本次国家批复的青岛市总体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和契机就是海洋战略,相对于之前,青岛在国家海洋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了,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契机,青岛作为这条线路上的桥头堡,在海洋产业上将会迎来发展机遇。”
5 环境
严守“绿线”“蓝线”,保护城市绿肺
总体规划要求岛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依托水系形成生态隔离廊道。
《青岛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的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和市域重要生态绿地范围的控制界限。本次规划包括:山体林地,河流水系两侧绿地,交通廊道两侧绿地,城市大型绿地公园;中心城区绿线包括城市公园绿地(综合公园、河道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市政走廊防护绿地、铁路公路防护绿地、城市道路绿化带、城市组团间隔绿地)和其他山体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等内容。蓝线是指市域地表水体(含海洋)及地下水源保护区控制的地域界限。本次划定内容包括:河流,水库湿地,地下水功能区,海岸带(海域、海岸线、海岸带、海岛、海洋保护区、航道锚地);中心城区蓝线包括16条主要河道和4个大中型水库的蓝线以及海岸保护控制线。数据显示,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180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为4~6平方公里。
6 历史
老建筑“紫线”划定,老城区划片保护
总体规划要求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重点保护好齐长城遗址、琅琊台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保护好城市天际线和景观视廊。
市规划部门日前正式发布青岛全域“紫线”范围,所谓的“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优秀建筑和其他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本次划定内容有: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含文物古迹);在中心城区,划定了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并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优秀建筑、历史建筑紫线划定原则和要求。
在区域方面,青岛西部老城区团岛湾区域、太平山中山公园周边区域、奥帆中心北侧区域等片区被划入“紫线”范围,太平湾、浮山湾区域划入街区保护范围,沿青岛湾,云南路、太平路、江苏路、中山路周边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最为密集。
畅想未来,宋军告诉记者:“2011年~2020年规划已经在过去的‘十二五’规划中执行并体现,‘十三五’将继续按照这个规划发展,首次把眼光放到全域,提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这样一个空间战略,特别是‘全域统筹’这四个字应该说是空间战略的灵魂。给我们提供宽阔的视野之后,我们城市之间的协作和分工、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布局,重点的一些地区,比如说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等这样一些重要的城市组团都会得以蓬勃发展。‘十三五’之后,还会迎来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未来的青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东部老城区,将是环胶州湾的大青岛概念。”(记者 郭振亮)
(
编辑:刘敏
)
文章热词:
上一篇:推进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 青岛要建这五大基地
下一篇:出清库存或需5年
延伸阅读:
最新资讯
-
一线城市土地价高...
每天晚上,住在上海静安区的李华(...
-
四大开发商弱市布...
有统计数据显示,碧桂园、万科、保...
-
专家:房屋需求量...
经过调控后,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
-
1月54城住宅成交...
虽然近期“霸王级”寒潮席卷全国...
-
2016济南将开工保...
今年为200万进城农民工和140万城...
家居生活
-
地中海装修风格看...
谁说在家和享受海边景色不能兼备...
-
如何装修房子最省...
房子装修处处要花钱,如何装修房子...
-
新房验收需要检测...
房子验收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若...
-
毛坯房收房注意事...
对于如何来收房的问题,相信很多购...
-
你用得到的8大创...
在家装中,经常有一些不好解决的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