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青岛十三五:突出城市品质提升 建设海湾型都市区

时间:2016年02月19日信息来源:青岛新闻网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2月18日下午,青岛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举办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旭东通报“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并介绍“十三五”规划纲要情况。据介绍,“十三五”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四大机遇,主要目标可概括为“1330”。
 
  青岛“十三五”目标:1330
 
  “十三五”时期,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大背景下,青岛面临四大机遇:一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建设国内海洋强市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更高水平开放,建设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中日韩深度合作核心城市和财富管理特色的金融改革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提供了重大机遇。四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深化全域统筹战略,集聚人力资源,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海湾型大都市区提供了强大动力。
 
  未来五年,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可概括为“1330”,即“一个总体目标、三大功能定位、30项主要指标”。
 
  “一个总体目标”,即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进而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十三五”时期,青岛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实现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也有可能谋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这既贯彻了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也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相衔接,充分考虑了青岛发展实际和发展需要。
 
  “三大功能定位”,即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创新中心,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主导,以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推动形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服务中心,以金融和信息服务为核心,以加强现代服务业高端化能力建设为主导,以业态模式创新和增强辐射带动优势为主线,推动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区域性服务高地。海洋发展中心,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制高点,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主导,以海洋高端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线,推动形成蓝色引领的开放发展新优势。
 
  “30项主要指标”,即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与国家、省规划衔接,设置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30项具体指标。包括17项预期性指标和13项约束性指标。除经济发展指标外,突出了绿色化、国际化和民生福祉指标。增加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棚户区改造、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等补齐短板的指标。通过指标引导和约束,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青岛“十三五”任务:七个突出
 
  “十三五”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问题短板,主要任务可概括为“七个突出”。
 
  突出三大战略高地建设:将中国蓝谷、青岛西海岸新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平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蓝谷,已初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盘子,要统筹蓝谷核心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滨海大道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带“一区一园一带”建设,创建海洋特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突破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国家赋予的“四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全力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当好改革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和国际开放合作的领头雁,打造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引擎,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建设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找准青岛地方金融与国家金融发展战略的结合点,深化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培育面向日韩的跨境人民币交易中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促进金家岭财富金融聚集区、市南总部金融聚集区、邮轮母港国际金贸中心等差异化发展。
 
  突出发展动力转换:
 
  一是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积极承接石墨烯、大洋钻探船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等十大科技创新中心。
 
  面向世界顶级海洋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世界级智能家电、交通运输装备、橡塑材料、服装服饰和食品生物产业五大创新基地。搭建创业创客平台,吸引50万大学生在青创业发展。
 
  二是培育迈向高端的产业体系。以信息化、服务化、融合化、绿色化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壮大十大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现代服务业、十大现代农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造国内重要的互联网工业强市。突出服务高端化,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大沽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是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培育大数据产业,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城管、智能社区等信息化十大工程。
 
  突出城市品质提升:
 
  一是建设全域统筹的海湾型都市区。统筹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区建设,提升环湾中心城区功能,支持城区北部崛起,缩小南北城区差距,促进东西城区均衡发展,打造精益城市、精品湾区。做强都市区紧密层组团,提升商都即墨,做强门户胶州,建设蓝谷新城和王台组团。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节点,壮大富美平度,发展生态莱西,建设董家口港城和姜山、新河组团。推进35个特色城镇和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2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000万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
 
  二是完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三主一辅、五向、十二线”铁路网和“三纵、四横、五连”高速公路网。完善环湾三城快速路网,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全域立体公共交通网络。构建城市水源配置工程网络体系,积极发展清洁优质能源,推进地下空间利用和综合管廊建设。
 
  三是建设魅力彰显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壮大发展。强化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村镇、名人故居、工业遗产、红色遗存、海防遗址等保护。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建设“书香青岛”。培育国际影响力强的文化、海洋、科技、体育等重大活动品牌,扩大文化交流传播,讲好青岛故事,提高青岛美誉度。
 
  突出绿色家园建设: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态红线管理,构建以大沽河—胶州湾为生态中轴,山体、海湾、河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格局。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空气常新、绿水常流、青山常在,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生产方式低碳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
 
  突出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全方位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实施海、陆、空港和信息港多港联动,提升面向日韩的空中门户功能,建设欧亚大通道多式联运中心,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推进中德生态园建设。申建中日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拓展中韩贸易快速通道,构建中日韩深度合作的“青岛渠道”。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功能,举办东亚“10+3”高层论坛。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突出增进人民福祉:
 
  一是补齐短板。提前实现市定标准3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实施全市16万户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老城区5.7万户棚改。
 
  二是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幼儿园转变,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延伸,解决中小学45人以上“大班额”问题,推进30人以下“小班化”。
 
  三是打造“健康青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在红岛建设市民健康中心、眼科医院新院区、市民健身中心,在黄岛建设西海岸国际医院,在平度、莱西、即墨、胶州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在莱西建设休闲体育运动基地。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快推行分级诊疗,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大型非营利性医院和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实施“健康+”行动,打造“生育—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养老—临终关怀”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链,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岁。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和保险制度,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突出改革先行先试:对接国家《纲要》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突出重点、总体设计、整体推进,提出了50余项需深化落实或争取的试点任务,包括争创自由贸易港区、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等,争取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复审中心,筹建中国农业种子库,争取设立世界种子交易中心,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和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等,努力形成“青岛样本”“青岛模式”。
 
  青岛“十三五”规划:五个特点
 
  “十三五”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建议》精神,主要体现为“五个特点”
 
  以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纲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谋篇布局,以崇尚创新引领发展,注重协调把握大局,倡导绿色回应民声,厚植开放互利共赢、推进共享殷惠百姓,结合青岛实际,将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到“十三五”发展目标、战略、任务、举措等方方面面。
 
  与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重大战略一脉相承:《纲要》按照市委《建议》精神,明确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化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推动未来五年实现弯道超越,位次前移。
 
  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纲要》提出了12项重大发展战略、40余项行动计划。包括创新驱动、网络强市、适度人口扩张等战略,“互联网+”“海洋+”“标准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行动计划。规划了330多个重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项目80余项、社会民生项目70余项、产业项目180余项,着力提升功能、缩小差距、改善民生。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纲要》理清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抓住短板,精准发力。提出推动平度莱西崛起、突破李沧发展、提升市北品质等重大举措,围绕市民关注的交通出行、市容环境、市场秩序、物业管理、食药安全、生产安全等问题,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提升城市品质。
 
  突出对市民关切问题的回应:《纲要》提出一批陆续落实的市、区(市)两级办实事。比如,建设各级各类教育设施1000余所,高等教育机构由35所增加到50所,全部中小学达到市现代化学校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所以上。区(市)级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推动退休人员医疗费跨省直接结算,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序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实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等。
 
  青岛“十二五”成就:五个新变化
 
“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概括为“五个新变化”
 
  “十二五”时期是青岛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开创了青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城乡统筹确立新格局:深入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战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行政区划和镇街区划完成调整,海湾型大都市区建设格局全面拉开。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铁路青岛北客站建成使用,龙青高速青岛段、青荣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重庆路改造、崂山路改造、金水路拓宽、新疆路高架等工程顺利完成,三城联动更加紧密。新机场、青连铁路、济青高铁开工建设,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运营。城乡差距、南北差距加快缩小,县域四市财政收入均实现了翻番,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明显前移。农村新型社区加快建设。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99%。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实现四个千亿元跨越,总量达到9300亿元,人均超过1.6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越六个百亿元台阶,突破千亿,年均增长17.3%,在副省级城市中提升了3个位次。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启用,国家深海基地和一批大院大所落户青岛,高速列车、新型显示、智能家电等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连续两年保持副省级城市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2%提高到2.81%。转调创取得明显成效,老城区企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董家口港区、邮轮母港、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灵山湾影视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十大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发展和十个服务业千万平米工程、十大现代农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现,服务业比重达到52.8%。“一谷两区”加快崛起,海洋经济比重达到22.5%。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融入国家战略实现重大突破,青岛西海岸新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蓝色硅谷进入国家战略,青岛被定位为“一带一路”战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落户,前湾保税港区成为全国第二大平行车进口口岸,中德生态园成为中德经济合作重要平台。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完成市、区(市)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精简规范了55%的行政权力事项,市场主体达到95万户。对外贸易转型优化,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累计入驻跨国公司119家,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30万人。
 
  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文化强市战略扎实推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和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连续4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胶州湾水域面积实现历史性扩大,优良水域面积比例达到65%,提高7.8个百分点,大沽河建成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走廊,改善了4781平方公里流域生态环境。市区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持续下降,节能减排目标提前完成,蓝天白云天数稳居全省前列,建成30处万亩林场,新增造林73.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40%,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370元和16730元,城乡收入比由2.61缩小到2.41。率先实现就业、养老、医疗保险城乡服务一体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三险合一”。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了64.9%,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了77%和180%,六区、四市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了74%和91%。1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5万套,改造棚户区8万户、农村危房2.8万户,受益居民30多万人。六区实现公交全覆盖,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2%,市区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85%。
( 编辑:刘敏 )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青岛十三五:突出城市品质提升 建设海湾型都市区]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资讯

家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