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和融资局势依然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策略。
11月1日,多家房企机构发布房企拿地报告。其中,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年1~10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榜单显示TOP100企业在今年前10月拿地总额为10107亿元,同比下降10%,降幅较上月收窄7.9个百分点。TOP100房企门槛值为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亿元。
TOP50强呈现出活跃态势,在一线热点城市不断新增土地储备。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受热点城市热点地块影响,TOP50强房企拿地总额环比增长59.6%,其中中海、华润、保利、中铁建等拿地规模较高,单月拿地金额超90亿元;绿城、龙湖等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民企亦有投资,部分企业在这些城市亦展现出了逆势扩储的能力。
从新增货值来看,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占据榜单前三位。2023年1~10月,中海地产以累计新增货值2127亿元占据榜单第一;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1644亿元和1551亿元。
这背后与中海拥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流和低负债率相关。10月25日,中海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9月,中海合约销售额2390.3亿元,同比上升18.7%,是少数实现同比增长的房企之一。截至9月30日,其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55.3亿元,净借贷比率为39.7%。位于行业低区间。
早在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中海地产行政总裁张智超就表示,在投资策略方面中海会坚持“三个主流”,即投资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项目,同时也会严守投资纪律、投资刻度。
在城市拓展方面,2023年1~10月,10家头部房企中有7家房企在前十城市拿地金额占比超过95%。从出现频次看,一线城市中上海和北京出现次数较多,分别为10次和6次;二线城市中,杭州、南京、西安分别出现7次、7次和8次。比如中海地产,年内在一线城市就拿下的3个百亿级地块。
专家认为,房企在资金有限的压力之下,房企押宝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将成为常态,未来土地拍卖热度指标将逐步与新房市场趋同。
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来自某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有近5成百强房企的投资几乎暂停,且多数集中于TOP50强之后。10月份,拿地金额TOP100房企中有近七成企业未有新增土地储备,整体延续了二季度末投资愈发趋紧的态势。
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场研究负责人张凯表示,从拿地企业结构来看,受到各地监管影响,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有所上升,22城均值15%。央企、国企拿地金额占比接近56%。
某机构数据也显示,拿地金额TOP100中,央企、国企拿地金额占比达到66%,民企仅有22%。数量上城投上榜数量最多,占比达到4成,全年来看“国企、央企积极、城投托底、民企隐身”局面仍未转变。
另外,某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066.9亿元,环比增长0.6%;同比降低27.5%;累计业绩来看,1~10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5634.6亿元,同比降低12.8%,年内累计业绩降幅继续扩大。
从企业表现来看,2023年10月近6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降低,近半数百强房企同环比双降。具体来看,10月有20家百强房企的单月业绩环比降幅大于30%,40家的环比降幅在0~30%间。
楼市复苏动能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