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住宅小区不再建设 专家称配套措施要先跟上
2月2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未来城市规划描绘了“路线图”。其中,最为引发社会热议的内容莫过于“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专家认为,推广街区制,配套措施必须跟得上。
未来城市交通格局或将大变样。2月2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未来城市规划描绘了“路线图”。其中,最为引发社会热议的内容莫过于“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目前我国小区规划多以封闭式住宅为主,容易造成小区内部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每个楼盘各自封闭,城市缺乏大量“毛细血管式”道路连接,生活、出行也比较麻烦。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我国封闭小区越建越多,尽管街道越修越宽,但是交通拥堵仍严重,到家的最后一程路往往要绕很远。开放式街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提高整个路网的通达性。”
优点:路网通达性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也建起封闭小区,看似为居民营造了便利的私人空间,但实际上也带来诸多不便。
在陈艳艳看来,封闭小区的主要不便在于堵住了城市交通的微循环。
她说:“现在城市主干道面积很宽,但依然解决不了交通拥堵的问题,通达性不高。原因之一是需要绕着封闭小区走,道路末端集散性差。”
而街区的特点在于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最常见的街区就是上面住人、下面营商,上面是私有空间,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会。
“在国外,常见的独栋楼宇都是四面街道围合,出行比较方便。而且,街区可以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全部利用起来,而非放在封闭式小区里闲置,这样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陈艳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开放小区变成街区以后,城市道路也将“变身”。《意见》提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陈艳艳认为,城市道路并不是越宽越好,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都是从汽车出行来考虑,较少考虑人们步行的尺度,这样一来,十字路口过街时间长,反而可能增加拥堵。
上述《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缺点:安全隐患或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意见》不仅原则上叫停封闭小区建设,而且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也要求逐步打开。
那么,小区变街区到底如何变,是否就是将原来的小区围墙“一拆了之”?陈艳艳认为,开放已建成的封闭小区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周围路网分布,合理分拆。
执行层面,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看来,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第一步让行人穿过去,接下来是自行车,管理也要跟上。
实际上,街区制也并非没有缺点。例如,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添了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加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会一定程度降低市民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此外,也有公众担心,小区开放后,安保问题怎么保证,公民的物权是否被侵犯?
陈艳艳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实行街区制是个系统工程,意味着居民出行方式、物业管理方式、社区治安管理方式都可能改变。推广街区制,其它的配套措施也必须跟得上。”
陈艳艳举例说,现在居民开车都很快,不仅在主干道,甚至在小路、红绿灯口都不减速,未来在街区小道上,可能需要政府强制性限速。
另外,我国除住宅小区封闭外,还有学校、政府机关单位、体育场馆等多为封闭式,这些区域是否开放、开放程度等都还需要分类详细规划。”陈艳艳说。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封闭式小区并不多,占地面积也普遍不大,真正圈地比较厉害的是各类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体育场馆。如果打开封闭式小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就理应从这类地方开始,不仅更具实际意义,还能给住宅区开放作好表率。
未来城市交通格局或将大变样。2月2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未来城市规划描绘了“路线图”。其中,最为引发社会热议的内容莫过于“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目前我国小区规划多以封闭式住宅为主,容易造成小区内部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每个楼盘各自封闭,城市缺乏大量“毛细血管式”道路连接,生活、出行也比较麻烦。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我国封闭小区越建越多,尽管街道越修越宽,但是交通拥堵仍严重,到家的最后一程路往往要绕很远。开放式街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提高整个路网的通达性。”
优点:路网通达性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也建起封闭小区,看似为居民营造了便利的私人空间,但实际上也带来诸多不便。
在陈艳艳看来,封闭小区的主要不便在于堵住了城市交通的微循环。
她说:“现在城市主干道面积很宽,但依然解决不了交通拥堵的问题,通达性不高。原因之一是需要绕着封闭小区走,道路末端集散性差。”
而街区的特点在于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最常见的街区就是上面住人、下面营商,上面是私有空间,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会。
“在国外,常见的独栋楼宇都是四面街道围合,出行比较方便。而且,街区可以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全部利用起来,而非放在封闭式小区里闲置,这样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陈艳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开放小区变成街区以后,城市道路也将“变身”。《意见》提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陈艳艳认为,城市道路并不是越宽越好,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都是从汽车出行来考虑,较少考虑人们步行的尺度,这样一来,十字路口过街时间长,反而可能增加拥堵。
上述《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缺点:安全隐患或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意见》不仅原则上叫停封闭小区建设,而且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也要求逐步打开。
那么,小区变街区到底如何变,是否就是将原来的小区围墙“一拆了之”?陈艳艳认为,开放已建成的封闭小区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周围路网分布,合理分拆。
执行层面,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看来,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第一步让行人穿过去,接下来是自行车,管理也要跟上。
实际上,街区制也并非没有缺点。例如,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添了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加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会一定程度降低市民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此外,也有公众担心,小区开放后,安保问题怎么保证,公民的物权是否被侵犯?
陈艳艳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实行街区制是个系统工程,意味着居民出行方式、物业管理方式、社区治安管理方式都可能改变。推广街区制,其它的配套措施也必须跟得上。”
陈艳艳举例说,现在居民开车都很快,不仅在主干道,甚至在小路、红绿灯口都不减速,未来在街区小道上,可能需要政府强制性限速。
另外,我国除住宅小区封闭外,还有学校、政府机关单位、体育场馆等多为封闭式,这些区域是否开放、开放程度等都还需要分类详细规划。”陈艳艳说。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封闭式小区并不多,占地面积也普遍不大,真正圈地比较厉害的是各类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体育场馆。如果打开封闭式小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就理应从这类地方开始,不仅更具实际意义,还能给住宅区开放作好表率。
(
编辑:刘敏
)
文章热词:
上一篇:去库存仍是持久战
下一篇:封闭小区将开放 学者:建议先拆机关大院的墙
延伸阅读:
最新资讯
-
封闭小区将开放 ...
打开封闭小区如何不违《物权法》...
-
封闭住宅小区不再...
2月2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
-
去库存仍是持久战...
继非“限购”城市首套...
-
鹿港东方1803万拿...
今天(2月24日)上午10:00,位于红...
-
过年收红包堪比年...
前天晚上,在一片鞭炮齐鸣、烟火...
家居生活
-
没有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