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投资15亿建设八医东院区 区域医疗配套升级
3月9日,李沧区卫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编制出台的《李沧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总投资约15亿元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扩建工程(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将于今年开建。
首次编制15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该《规划》基于李沧区医疗卫生行业在市内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将对李沧区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与改善,形成分类明确、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网络,为市民构筑就医公平、可及、高效的医疗机构布局体系。
据李沧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李沧区编制的的15年的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是在李沧区区划来的首次。《规划》重点根据李沧区医疗卫生设施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计划自2015年到2020年,新建综合医院1处、专科医院1处(九水康复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世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九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计到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数将达到7.0张(2014年底4.8张),总医疗床位数达到5390张(2014年底2527张),达到市区平均水平。
2020年到2030年,利用10年的时间,继续稳妥地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建设,预计到2030年,李沧区千人床位数将达到8.0张,总医疗床位数达到9600张。通过实施规划,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网络,为市民构筑就医公平、可及、高效的医疗机构布局体系,引导和促进城市卫生快速、可持续发展。
投资15亿建设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5年,李沧东部将是医疗机构布局的重点区域。预计2018年年底竣工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位于李沧区东部金水路与宾川路交界处,规划100亩医疗用地,总规划床位数1400张,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资金来源以青岛市财政投资为主,并采取PPP等社会化融资。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床位800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计划工期3年,一期投资约10亿元。
九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院(专科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工程、世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程是两处基层医疗机构。前者位于李沧区东部武川路以东、九水路以南、规划30号线以北,规划11.9亩医疗用地,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总规划床位数400张,项目总投资约1.98亿元,计划工期三年。后者位于李沧区东部广水路以北、宾川路西侧,规划4.5亩医疗用地,地上总建筑面积约0.6万平方米。规划设置50张观察床,项目总投资约0.66亿元,计划工期三年。
打造“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
李沧区的区域面积达98平方公里,在面积上基本上占据着主城区的一半。近年来,随着旧城旧村改造工程的加速推进,位于主城区北部的这片区域正在面临着一个巨大变数:人口机械增长持续加快。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李沧区的旧城旧村改造进入大规模集中回迁期,这也意味着商品房购房者将加快入住,未来几年,李沧区人口规模将出现激增,公共服务需求大量释放,其中,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必将成为重头戏。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片区域与市南区、市北区的“医疗指标”相差较为明显。
因此,市区北部医疗机构加速缩小南北差距,全域统筹构建“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成为一件重要的民心工程。以“深化医改”和“健康战略”为宏观指引的《李沧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李沧医疗卫生设施现状有待改善
从《规划》发布的数字看,截止到2014年底,李沧区共有医疗机构433个,其中医院14个,门诊部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53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全区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8家。已有全国示范中心一所,省级示范中心三所。现有11个街道办事处中,仅有5个街道办事处设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截止到2014年底,李沧区卫生工作人员660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59人,占87.2%;执业(助理)医师2448人,每千人口医生数为4.52人;注册护士2359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4.36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为10.6人。李沧区的各项千人指标在全市来看处于中等水平,千人床位数4.5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2张)。
区域内医疗设施有望升级
从《规划》看,李沧区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设施在多个方面存在“软肋”。
参与此次《规划》的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李沧区医疗资源基本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这是问题之一。李沧区内城市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齐全,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医疗卫生设施皆具备,“城市--社区”二级结构较为明确。但千人床位指标偏低,说明市域范围内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导致李沧区人口向外就医。综合医院中,三医、八医均为规模较大的三级医院,服务水平较好,但医疗资源分布主要在李村、沧口老城区,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很多地区居民难以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就诊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城区大型医疗机构的服务压力也不断增大,其用地紧张,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凸显。
第二,李沧区的医疗用地规模偏小,部分无独立占地。李沧区医疗卫生用地现状规模相对偏小,区内多数一级综合医院、社会办专科医院、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租用房,无独立用地。目前李沧区医疗卫生设施的人均用地面积约为0.6㎡/人,不满足国家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的0.9-1.1 ㎡/人)和青岛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要求(1.1㎡/人),需进一步扩大用地规模。
第三,综合医院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例过高,专科、中医院偏弱。从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来看,李沧区综合医院床位数占全区总床位数的75.5%,远高于全市平均值(48.7%),说明千人床位数偏低的缺口主要在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方面。区内专科医院仅青岛市胸科医院为政府办,床位使用率较高,是较优质的专科医疗资源,但已有相关规划将其迁至红岛。其他民营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软硬件设施均偏弱,缺乏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专科医院的专业方向上,一些急需的专业如儿科、精神、康复、老年病、职业病、护理等专业发展缓慢甚至较为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有待完善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存在自有用房比例过低、标准化建设不达标的问题。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不设床位,使得实施双向转诊产生障碍,向下转诊,在社区康复护理等需求难以实现,与深化医改提出的设想有一定差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年诊疗次数较少,诊疗分担率约占全区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20%,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尚未成为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交通问题突出,医疗设施可达性欠佳。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开发强度较高的老城区,且不临近主干道,路面狭窄路况不佳,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导致医疗设施周围交通拥堵,可达性差,就医时间成本高。新城区路网密度不足,未来新建大型医疗设施也将面临交通问题。
立足民需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李沧区此次编制出台15年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是落实行业规划发展设想、调控城市公共资源、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综合体现,是科学落实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李沧区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键性内容之一。
据介绍,该《规划》明确了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用地和范围的法律保证措施。大型医疗设施本身作为城市黄线予以控制,将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发展作为一项长期贯彻执行的政策制度,纳入城市规划控制管理之中,确保其用地在今后城市建设中得到有效控制。《规划》的主要对象为李沧区范围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用地,自本规划执行之日起,李沧区各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参照本规划,在相应地块的强制性要求中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配置要求和建设标准。
同时,该《规划》以“深化医改”和“健康战略”为宏观指引,着重分级诊疗,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将进一步完善“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
据李沧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李沧区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200-300 床的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并予以适当优惠政策。到2020年,共规划1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新建1处(世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改扩建1处(九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增加康复护理床位,为开展“医养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规划》规范民办(私人)医疗机构的建设管理。《规划》虽对私营诊所、小型门诊部等其他卫生设施不作具体规划,但划定了空间管制分区,分为控制区、稳定区和发展区。控制区是现状本类资源已相对过剩的区域,未来增设机构将被严格控制;稳定区是现状本类资源相对适量,未来可适度增加,稳定发展;发展区是现状本类资源相对不足的区域,未来鼓励新增医疗资源向该地区倾斜,重点发展。
首次编制15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该《规划》基于李沧区医疗卫生行业在市内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将对李沧区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与改善,形成分类明确、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网络,为市民构筑就医公平、可及、高效的医疗机构布局体系。
据李沧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李沧区编制的的15年的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是在李沧区区划来的首次。《规划》重点根据李沧区医疗卫生设施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计划自2015年到2020年,新建综合医院1处、专科医院1处(九水康复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世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九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计到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数将达到7.0张(2014年底4.8张),总医疗床位数达到5390张(2014年底2527张),达到市区平均水平。
2020年到2030年,利用10年的时间,继续稳妥地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建设,预计到2030年,李沧区千人床位数将达到8.0张,总医疗床位数达到9600张。通过实施规划,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网络,为市民构筑就医公平、可及、高效的医疗机构布局体系,引导和促进城市卫生快速、可持续发展。
投资15亿建设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5年,李沧东部将是医疗机构布局的重点区域。预计2018年年底竣工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位于李沧区东部金水路与宾川路交界处,规划100亩医疗用地,总规划床位数1400张,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资金来源以青岛市财政投资为主,并采取PPP等社会化融资。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床位800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计划工期3年,一期投资约10亿元。
九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院(专科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工程、世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程是两处基层医疗机构。前者位于李沧区东部武川路以东、九水路以南、规划30号线以北,规划11.9亩医疗用地,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总规划床位数400张,项目总投资约1.98亿元,计划工期三年。后者位于李沧区东部广水路以北、宾川路西侧,规划4.5亩医疗用地,地上总建筑面积约0.6万平方米。规划设置50张观察床,项目总投资约0.66亿元,计划工期三年。
打造“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
李沧区的区域面积达98平方公里,在面积上基本上占据着主城区的一半。近年来,随着旧城旧村改造工程的加速推进,位于主城区北部的这片区域正在面临着一个巨大变数:人口机械增长持续加快。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李沧区的旧城旧村改造进入大规模集中回迁期,这也意味着商品房购房者将加快入住,未来几年,李沧区人口规模将出现激增,公共服务需求大量释放,其中,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必将成为重头戏。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片区域与市南区、市北区的“医疗指标”相差较为明显。
因此,市区北部医疗机构加速缩小南北差距,全域统筹构建“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成为一件重要的民心工程。以“深化医改”和“健康战略”为宏观指引的《李沧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李沧医疗卫生设施现状有待改善
从《规划》发布的数字看,截止到2014年底,李沧区共有医疗机构433个,其中医院14个,门诊部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53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全区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8家。已有全国示范中心一所,省级示范中心三所。现有11个街道办事处中,仅有5个街道办事处设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截止到2014年底,李沧区卫生工作人员660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59人,占87.2%;执业(助理)医师2448人,每千人口医生数为4.52人;注册护士2359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4.36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为10.6人。李沧区的各项千人指标在全市来看处于中等水平,千人床位数4.5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2张)。
区域内医疗设施有望升级
从《规划》看,李沧区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设施在多个方面存在“软肋”。
参与此次《规划》的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李沧区医疗资源基本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这是问题之一。李沧区内城市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齐全,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医疗卫生设施皆具备,“城市--社区”二级结构较为明确。但千人床位指标偏低,说明市域范围内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导致李沧区人口向外就医。综合医院中,三医、八医均为规模较大的三级医院,服务水平较好,但医疗资源分布主要在李村、沧口老城区,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很多地区居民难以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就诊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城区大型医疗机构的服务压力也不断增大,其用地紧张,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凸显。
第二,李沧区的医疗用地规模偏小,部分无独立占地。李沧区医疗卫生用地现状规模相对偏小,区内多数一级综合医院、社会办专科医院、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租用房,无独立用地。目前李沧区医疗卫生设施的人均用地面积约为0.6㎡/人,不满足国家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的0.9-1.1 ㎡/人)和青岛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要求(1.1㎡/人),需进一步扩大用地规模。
第三,综合医院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例过高,专科、中医院偏弱。从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来看,李沧区综合医院床位数占全区总床位数的75.5%,远高于全市平均值(48.7%),说明千人床位数偏低的缺口主要在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方面。区内专科医院仅青岛市胸科医院为政府办,床位使用率较高,是较优质的专科医疗资源,但已有相关规划将其迁至红岛。其他民营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软硬件设施均偏弱,缺乏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专科医院的专业方向上,一些急需的专业如儿科、精神、康复、老年病、职业病、护理等专业发展缓慢甚至较为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有待完善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存在自有用房比例过低、标准化建设不达标的问题。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不设床位,使得实施双向转诊产生障碍,向下转诊,在社区康复护理等需求难以实现,与深化医改提出的设想有一定差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年诊疗次数较少,诊疗分担率约占全区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20%,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尚未成为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交通问题突出,医疗设施可达性欠佳。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开发强度较高的老城区,且不临近主干道,路面狭窄路况不佳,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导致医疗设施周围交通拥堵,可达性差,就医时间成本高。新城区路网密度不足,未来新建大型医疗设施也将面临交通问题。
立足民需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李沧区此次编制出台15年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是落实行业规划发展设想、调控城市公共资源、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综合体现,是科学落实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李沧区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键性内容之一。
据介绍,该《规划》明确了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用地和范围的法律保证措施。大型医疗设施本身作为城市黄线予以控制,将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发展作为一项长期贯彻执行的政策制度,纳入城市规划控制管理之中,确保其用地在今后城市建设中得到有效控制。《规划》的主要对象为李沧区范围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用地,自本规划执行之日起,李沧区各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参照本规划,在相应地块的强制性要求中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配置要求和建设标准。
同时,该《规划》以“深化医改”和“健康战略”为宏观指引,着重分级诊疗,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将进一步完善“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
据李沧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李沧区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200-300 床的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并予以适当优惠政策。到2020年,共规划1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新建1处(世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改扩建1处(九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增加康复护理床位,为开展“医养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规划》规范民办(私人)医疗机构的建设管理。《规划》虽对私营诊所、小型门诊部等其他卫生设施不作具体规划,但划定了空间管制分区,分为控制区、稳定区和发展区。控制区是现状本类资源已相对过剩的区域,未来增设机构将被严格控制;稳定区是现状本类资源相对适量,未来可适度增加,稳定发展;发展区是现状本类资源相对不足的区域,未来鼓励新增医疗资源向该地区倾斜,重点发展。
(
编辑:刘敏
)
文章热词:
上一篇:青岛建筑企业信用打分 两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
下一篇:业绩同比上涨超100%
延伸阅读:
最新资讯
-
业绩同比上涨超1...
随着房企业绩上涨,调高房价似乎...
-
李沧区投资15亿建...
3月9日,李沧区卫计局召开新闻发...
-
青岛建筑企业信用...
近日,市城乡建设委公布了2015年...
-
8日青岛新建住宅...
一手房成交统计 二手房成交统计...
-
住房信贷政策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
家居生活
-
没有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