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青西新区引进建设签个产业项目 重新打造四张名片

时间:2016年05月31日信息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青西新区引进建设签个产业项目 重新打造四张名片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总体方案通知,青岛西海岸新区战略定义为西海岸新区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是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新引擎,是贯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新举措,是实施青岛发展战略的新机遇,是探索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新路径,是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新平台。
 
  新区获批后,西海岸新区的发展面临着“政治压力、安全压力,发展压力、干部压力、土地压力”这五大压力,西海岸新区批复时也没有优惠政策和资金。面对这些问题,西海岸新区只能通过创新,先行先试成了新区最大的动力。两年来,西海岸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能导向”,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争取国家、省政策试点27项。
 
  创新发展突出抓“四化”
 
  权责边界清晰化。作为全国第一个由县级市和国家级开发区整合而成的行政区域,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立足职能转变,理顺新区、功能区和镇街的关系,理清权责边界,既统又分、统分结合,形成了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西海岸新区获批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四个整合”,即黄岛区委与西海岸新区工委整合、黄岛区政府与西海岸新区管委整合、15个功能区整合为十大功能区、黄岛区与青岛开发区机构整合、职能部门精简超过60%,强化了对全域资源、战略布局、重大项目的统筹,强化了“四大服务”,即为功能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同时,赋予功能区审批权、人事权、财政权三大自主权。
 
  营商环境便利化。西海岸新区围绕项目从准入、成长直至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为商事主体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准入环节,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区级非行政许可事项,率先实现工商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建设环节,率先推行“一地多用”、规划“审批制变公告制”、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施工弹性许可,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1年以上;发展环节,制定实施产业发展十大政策、新房新政十一条、支持餐饮旅游业发展十四条、政银企联动助推经济发展十二条等四个方面政策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融资渠道多元化。西海岸新区预设将在设立后的5年,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各大银行、投资商等金融机构蜂拥而至,两年来,金融机构由121家增加到185家,有8家银行已经和正在设立分行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对新区授信700多亿元,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社会治理现代化。西海岸新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创出了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等领域的“黄岛模式”,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模式,建立了多元化参与、网格化巡查、信息化手段、社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法治化保障“六化”工作机制,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率先建立公众事件应急和舆情处置机制,实现公众投诉受理“一号通”;组建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局,压实安全生产法定责任,改革经验得到国家安监总局改革领导小组推广;综合执法模式,率先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半军事化管理的巡察队伍,集中行使城市管理、国土资源、文化市场、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旅游管理等6个方面的42类、1402项执法权,“一支队伍管全部”。
 
  开放释放巨大活力
 
  开放产生活力。新区的城市口号是“新黄岛、新开放、新梦想”,开放是新区的优势所在、活力所在。获批两年来,我们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改革带来了最大红利,开放释放了巨大活力。
 
  一带一路提升开放高度。当前我国最大的开放战略就是“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把青岛列为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一节点、一支点”,新区作为青岛对外开放的窗口,重点构筑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港口联通平台、深远海开发保障平台、资金融通平台、文化旅游互通平台“五大平台”, “一带一路”打造 交汇点, “一建设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区。
 
  国际园区拓展开放深度。新区拥有6个国家级园区、4个省级园区,是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新区之一。区内的青岛开发区是新区转型发展的主力军,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转型区,重点向机器人、工业4.0等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国际经济合作区重点是三句话:提升中德、突破中韩、放眼国际,被动屋、空客、新能源汽车、中欧基因工程等一批高端项目落户,创了“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等6块国家级牌子,被誉为国际生态合作园区的典范,还将规划建设中韩、中美、中巴、中欧等经济合作园区。
 
  国际大港延伸开放广度。港口有多大,城市就有多大;港口延伸到哪里,城市就辐射到哪里。新区拥有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两个国际深水大港,通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去年货物吞吐量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30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八位、第七位。我们坚持以港兴区战略,把港口建成国际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前湾保税港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首个汽车口岸电商平台、首个大型B2B跨境电商平台落户;董家口港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矿石码头(40万吨级)、国内最大的原油码头(30万吨级)、国内最大的配套堆场(400万平方米),争取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目前,我们正在探索组建东亚港口联盟,打造港口联通品牌,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一带一路”枢纽港。
 
  重点打造“四张名片”
 

  特色产生活力。特色就是魅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活力。新区获批两年来,我们重点打造了“四张名片”,就是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特色品牌、特色文化,彰显了新区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特色产业。新区产业的突出特色是“蓝、高、新”:“蓝”就是蓝色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国家赋予新区的历史使命,我们着力构建海洋特色鲜明的“616”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海洋生物、蓝色金融等十大特色海洋新兴产业,打造军民结合等六大特色融合型产业,推进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200多个海洋经济产业项目,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6%、全市总量的34%。“高”就是高端,两年时间,西海岸新区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等10多块国家级牌子,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基地、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等等。“新”就是新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0%,工业4.0、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电商等新经济业态涌现。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写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个强有力抓手。从2014年起打造了12个特色小镇,将特色小镇建设与培育发展新动力结合、新型城镇化结合、脱贫攻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符合国际趋势、符合国家战略、符合新区实际、符合群众期盼,近期全省特色小镇建设现场会将在新区召开。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城乡一体、宜居宜业的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建成新型城镇化的典范。
 
  特色品牌。国家级新区是一块“金字招牌”,具有“品牌效应”,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认可度、知名度和独特魅力,是聚集全球资源的强大磁场、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新区现在有全国驰名商标19件、省市著名商标130件,海青茶、佳沃蓝莓、琅琊台酒等省市名牌产品186个,今年正在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年”活动,创建推广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品牌、农业品牌、旅游品牌、服务品牌,建设“品牌新区”。青岛工业“五朵金花”中,澳柯玛是新区本土培育的品牌,海尔、海信、双星都在新区建设了技术领先的工业园区,现在正在评选新区自己的“五朵金花”,以品牌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特色文化。一个社会,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新区实施的六大战略之一就是文化引领战略,以文化引领人的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新区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城,齐长城从这里绵延入海,秦始皇三次登琅琊台,徐福从琅琊台起航东渡。新区是个外来人口集聚、开放包容的新城,是最大的移民城区,多元文化融合,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创新力强,不同文化碰撞点燃了思想的火花,催生了创新的种子,凝聚了发展的活力。
 
  项目体现“三个高”
 
  项目就是经济活动,活动产生活力。两年来,我们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其中签约注册500多个,开工340多个,竣工投产160多个,做到了“天天有项目”。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高”:
 
  项目“高大上”。集中抓了“三个一批”:一批百亿级大项目,我们重点抓的“两个30”项目,其中之一就是30个百亿级项目,如万达东方影都实现了三个“五”,即总投资500亿元、占地5000多亩、建筑面积500多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了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影视产业园;惠普大数据项目,总投资220亿元,是惠普软件在中国唯一布局的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机器人产业园,总投资120亿元,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一批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复旦大学国际研究生学院、中韩国际医疗中心等30多个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在谈在建,正在规划建设大学城,引进的大学基本都是产教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园区。
 
  招商高精准。就是招商站得高、选资精、方法准。新区的招商体系是“一办两局三多四补”,“一办”就是投资促进办,“两局”就是国内、国际两个专业招商局,“三多”就是多区域、多行业、多街镇招商,“四补”就是贸促、统战、工商、侨联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有益补充。通过体制创新,实现了规划布局精准化、产业链条精准化、资源配置精准化。我们的分工很明确,如投资促进办是总协调、总调度,把土地信息、规划信息、项目信息等内容整合到招商地理信息平台,全区招商资源“一张图”;行业部门管招什么,“616”产业体系一共22个产业,由22个区直部门和17名区领导包抓,区领导统筹调度,一个部门负责一个产业,定向引导、定向招商,产业链缺什么就补什么。
 
  服务高水平。西海岸新区除了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优势外,更重要的是高水平的服务。新区建立“三联三帮”服务品牌,即政务热线联、区级领导联、职能部门联,帮企业谋思路、帮企业解难题、帮企业拓市场,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建设、融资等问题300余个。专门成立了嘉年华、红树林、藏马山度假区等项目协调推进工作组,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开展降低企业成本专题调研,出台支持措施,解决了融资、土地等一批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 编辑:刘敏 )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青西新区引进建设签个产业项目 重新打造四张名片]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资讯

家居生活

    没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