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让工业老厂区焕发"第二春" 国棉五厂打造"纺织谷"

时间:2016年05月12日信息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工商业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如何实现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掘和利用工商业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探讨的热门话题,也是考验政府眼光和魄力的又一挑战……”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致公党青岛市委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建议“十三五”期间,加强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利用遗产价值、合理进行商业开发,进一步促进我市旅游、文化、服务等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昨天,市政协组织协商督办重点提案活动,走进我市多所老纱厂旧址实地考察,听取有关提案的办理情况介绍,展开座谈讨论。
 
让工业老厂区焕发 
 
让工业老厂区焕发 
 
让工业老厂区焕发 
 
  ■重点调研 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关于加强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案”中提出,工商业文化遗产承载着行业记忆、传承着精神气韵、延续着历史文脉,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大量具有独特社会、文化、经济和审美价值的近现代工商业文化遗产迅速消亡,典型建筑被夷平、老旧设备被拆解、工艺技能被遗忘,历经百年、底蕴深厚的城市符号变得岌岌可危。
 
  作为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我市在中国工商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19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以来,我市先后经过近代民族工业、国外资本工业、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浪潮,在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青岛大地上留下了各具风格、质量优良的遗产,构成了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的主体。主要产业涉及纺织、印刷、食品、染料、橡胶、钢铁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曾辉煌一时的传统工业逐渐被新兴工业取代。在一次次城市更新等改造热潮中,大量工商业厂房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毁灭,许多颇具价值的工商业文化遗产已经永远流失或即将流失。
 
  目前,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保护意识薄弱,工作进展缓慢”“利用模式单一,改造方式落后”“专业人才稀缺,发展策略不当”等问题,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保护建议 让遗存建筑留住“时间的痕迹”
  
  提案中提到,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处于最佳时期,加强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首先,应该纠正“工商业遗存不是文化遗产”的错误观念,重视工商业文化遗产对城市历史、文化、居民情感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我市应加快制度建设,根据工商业文化遗产的时代特征和保护需求,尽快编制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价值评估体系、保护范围和各部门的行政责任,及时公布认定的遗产名录,审慎地对待尚未认定的遗产,防止对遗存建筑、老旧设备的破坏性商业开发行为。
 
  提案建议,工商业文化遗产的利用应在创意设计、运营管理、服务方式等基础元素上下功夫,避免简单地抄袭模仿。要转变观念,由单一注重投资和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和投资回报。应在突出主题、尊重历史、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将文化遗产利用项目的改造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装修水平进行适度结合,切实保护好弥足珍贵的工商业文化遗产。要寻根溯源,深入了解遗存建筑的建设背景与历史故事,全面掌握其建筑风格与特点,达到整体建筑风格统一、空间布局符合时代特征的目标,使艺术性和实用性实现巧妙融合,以凸显工商业文化主题。要继承遗存建筑的精华,留住“时间的痕迹”,运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手法,使用相同的材料、涂料,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旧建筑进行外部精细修复,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内部则进行必要的维护整修,凸显原有历史风貌。
 
  应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增强趣味设计,以提高项目策划水平和整体吸引力,进一步支撑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注重改善各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地的外部环境,有针对性地完善周边区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达到资源高效配置、空间合理布局的目的。尊重市场规律,突出趣味性、互动性,创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方式,提升“知识与创新能力”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的有效融合。
 
  ■老厂改造 老纱厂里挖掘新创意
 
  昨天,协商督查活动走进上海纱厂旧址(原国棉五厂)和钟渊纱厂旧址(原国棉六厂)实地考察。上海纱厂旧址位于市北区四流南路80号,现厂区内还保存着一座老消防水塔,这也是纱厂内一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水塔高十余米,钢混结构,已废弃不用。在青岛市政府的主导与支持下,市北区在国棉五厂厂区内打造“纺织谷”。“纺织谷”是充分发挥青岛的区位、历史文脉、贸易基础等优势,吸收各方资源建设的以纺织研发创新、文化创意为两翼支撑,以服务贸易为主体的“一体两翼”创新发展平台,致力于打造融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时尚创意设计、产业链协作制造、贸易会展、纺织金融及投资、文化博览、中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纺织业生态圈。
 
  钟渊纱厂旧址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四流中路46号,始建于1921年,厂区内建筑包括车间、仓库、办公楼、维修车间、站台等,多为石质基础,木质檩梁,办公场所为木质地板。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将国棉六厂原厂区打造为M6创意产业园,致力于打造成为将科技前沿与文化创意相互交织,把规划设计与商业业态有机融合,使传统经典与时尚潮流交相辉映,融创新商业、创展商务、创意文化、虚拟科技于一体,颇有特色的青岛国际时尚中心,成为青岛市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保护情况 行业博物馆成传承历史窗口
 
  昨天,市文物局局长郑安新汇报了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情况。郑安新说,工商业文化遗产是城市文明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我市组织了对工商业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登记。在各区市文化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对包括原国棉二厂、四方机车车辆厂、青岛葡萄酒厂等工业遗产和亨得利、天真等老字号进行调查,登记了相关的图文资料。目前,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在普查的基础上组织编写 《青岛市工业遗产图录》(暂定名)一书,计划今年出版。
 
  我市将具有重大价值的工商业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依法保护。2007年以来,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我市工业遗产、老字号普查的情况,将青岛葡萄酒厂旧址、总督府屠宰场旧址等重要工商业文化遗产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对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市南区利用青岛刺绣厂老厂房创建了创意100文化产业园;市北区和纺织总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将原国棉五厂整个厂区辟建为融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纺织博物馆为一体的纺织谷(园区);李沧区和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将国棉六厂原厂区打造为M6创意产业园。这三个利用工业老厂区的有效做法,为保护利用工商业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我市还积极利用工商业遗产辟建博物馆。2003年,在全国率先利用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建成青啤博物馆,近年来又先后将德国胶州邮政局旧址辟建为青岛邮电博物馆,在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辟建了即墨老酒博物馆,利用老厂房辟建了青岛纺织博物馆、道路交通博物馆等。利用工商业文化遗产辟建的行业博物馆成为宣传我市工商业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的一个重要窗口。
 
  下步措施 工业遗产纳入法律保护范畴
 
  结合市政协委员的建议,青岛市文物局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建立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协调机制。同时,开展现状普查,对原来普查成果进行复查,对遗漏点进行登记。普查小组由市经信委、市规划局、市档案局、市史志办、市文物局等市直部门和各区市文广新局组成,并委托专业机构参与相关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普查方案并全面推开,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实地普查、档案查阅、资料整理、成果汇编等工作任务。
 
  据悉,我市还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市人大已将《青岛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列入制定法规的计划,市文物局已开始组织调研,其中将工业遗产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市规划局已着手编制 《青岛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
( 编辑:刘敏 )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让工业老厂区焕发"第二春" 国棉五厂打造"纺织谷"]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资讯

家居生活

    没有记录!